就將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台灣,合資興建龍山寺。
1867年,又遭受暴風雨侵襲,再次大規模修復,此次修復後,
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同年建造的艋舺清水祖師廟相類似。
日治時期,龍山寺部分空間被佔用作為學校、軍營以及臨時辦公處所。
1919年,龍山寺住持福智法師見到龍山寺老舊破損,空間被充為公用,
便與鄉紳進行募款重建,推舉辜顯榮為重建事務的董事長。
隔年展開重建,聘請當時頂尖的木匠師傅,為今日龍山寺樣貌的基礎。
龍山寺的大殿在昭和二十年(1945年)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毀,戰後才修復。
內政部七四台內民字第三三八O九號公告
龍山寺為國家二級古蹟,所屬艋舺地藏庵為三級古蹟。
龍山寺總面積約1,800坪,坐北朝南,為三進四合院之中國宮殿式建築物。
自中軸由外而內,依續是山門、廟埕、前殿、中庭、大殿、後庭、後殿,
兩旁有左右護院,又稱左右護龍或東廂西廂,
上有鐘鼓樓。前殿、大殿、後殿、與護院合成一瘦長的「回」字型;
但是若考慮連結大殿與護院的走廊,則形成一類似「日」字型的形狀。
此外東、西、北各有新建建築物,
龍邊的護院外,設有配殿「含福智大師紀念堂」;
龍山寺為傳統匠藝的藝術殿堂。
前殿的特色有八角藻井以及全台灣唯一的鑄銅龍柱。
大殿有金柱撐起的圓形螺旋狀藻井,相當罕見。
整體的建築不論是石雕、木雕、彩繪和格局樣貌,都非常的精緻,
展現了台灣傳統寺廟之美,極具藝術價值。
本寺地址為廣州街211號。
西臨西園路一段,為著名佛具街。
交通、商業、休閒、生活機能均十分 ~ 以上資料感謝維基百科
站在淨心瀑布前洗滌我污濁的心靈
白天的華西街只有少數店家有營業 ~ 暢通無阻20110920